吴智惠

四川省名中医,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泸州市第七批学术技术带头人,四川省中医医院等级医院评审专家,泸州市干部保健、公共卫生专家。行医宗旨:传承国医精粹,守护百姓安康。服务理念:以仁心施仁术,以精诚护健康。从事中医内科医、教、研工作30余年,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床经验,对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、疑难病有独特的见解,尤其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0项,其中省级项目4项;发表论文近20篇。

吴智惠
流派渊源 学术思想 经验总结 经验方 成才要素 养生之道 典型医案
自拟风咳方加减
来源:泸州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6-10 22:20:48

组成:炒牛蒡子 10g , 醋五味子10g , 蜜麻黄绒10g,蜜枇杷叶15g , 蜜紫苑12g,炒僵蚕12g,桔梗12g ,玄参 12g , 麦冬 12g ,酒黄芩 6g ,薄荷10g,西青果12g,木蝴蝶10g,制远志10g,金荞麦10g,甘草片 10g 。水煎服 ,每日 1 剂 。


肺阴不足的患者加用沙参、麦冬各 10g,为合并有风燥的患者加用玉竹 10g,为合并有痰 热的患者加用黄芩、鱼腥草各 10g,为合并有久咳肺虚的患者加用

旋复花 10g、青皮 8g,为合并有瘀血阻络的患者加用桃仁 8g、当归 10g,为合并有鼻塞、喷嚏的患者加用辛夷、苍耳子各 8g,为合并有咽痒的患者加用金银花 10g、射干 8g,为合并有咳而遗尿的患者加用羌活 10g。


临床主要表现:风咳以干咳为主,咳声清脆,无痰或少痰。患者常因咽部发痒引发咳嗽,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。这是因为风邪刺激咽喉,导致肺气上逆。咳嗽多呈阵发性,发作时患者自觉气急,但咳后可缓解。风咳常伴有鼻部症状,如鼻塞、流涕。风寒型风咳多见清稀白涕,风热型风咳则多见黄稠涕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有头痛、微恶风寒等表现,这是风邪上扰清窍、卫表不和所致。舌象方面,风寒型风咳多见舌苔薄白,风热型风咳多见舌苔薄黄。脉象上,风寒型多见浮紧脉,风热型多见浮数脉,反映了风邪侵袭肺卫的病理状态。


吴师临床中善于使用自拟风咳方加减中主要有蜜麻黄绒、桔梗、蜜紫菀、炒僵蚕、木蝴蝶、醋五味子、 炒牛蒡子、蜜枇杷叶、玄参、麦冬、黄芩、薄荷、西青果、制远志、金荞麦、甘草片。蜜麻黄绒宣肺平喘,缓解外邪束肺引起的咳喘。炒牛蒡子疏散风热、利咽消肿,兼能化痰。蜜枇杷叶清肺降气、止咳化痰。蜜紫菀润肺化痰止咳,适用于肺燥咳嗽。桔梗宣肺祛痰、利咽排脓,为“舟楫之药”载药上行。以上诸药合用起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效。酒黄芩清肺热,兼能燥湿。炒僵蚕祛风化痰、散结利咽,适用于痰热壅滞。金荞麦清热解毒、化痰排脓,常用于肺热咳嗽。玄参滋阴降火、解毒利咽。麦冬养阴润肺、生津止咳。西青果养阴润肺、生津止咳。木蝴蝶清肺利咽、疏肝和胃,适用于声音嘶哑。五味子敛肺止咳、生津宁心。制远志化痰安神,适用于痰阻神扰。五味子配远志起收敛肺气安神之功效。佐使药:薄荷疏风清热、利咽透邪。甘草调和诸药、清热解毒、缓急止咳。本方配伍特点:1.宣降结合 宣肺(麻黄、桔梗)与降气(枇杷叶、紫苑)并用,调理肺气升降,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;2.润燥兼顾 既有滋阴润肺(麦冬、玄参),又有化痰祛邪(僵蚕、黄芩),适用于燥痰或痰热咳嗽;3.清热与收敛并用 清热(黄芩、金荞麦)与敛肺(五味子)同用,既清肺热,又防辛散伤肺。4.加入利咽开音之要药 木蝴蝶、西青果、薄荷组合,专治咽喉不利、声音嘶哑;甘草调和诸药,兼能止咳,缓和麻黄、黄芩的峻烈之性。总之,上述诸药合用起宣肺化痰、清热利咽、润燥止咳,适合肺热咳嗽兼顾伤阴,咽喉不利之症。


吴师善用此方治疗CVA,它作为特殊类型的哮喘有着易反复、无明显咳嗽症状但会出现气道反应的特点,诱发的原因有肺气阴不足、脏腑功能失调、邪郁少阳等,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转为典型的哮喘。在中医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 “风咳”范畴。